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八百四十六章 实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4/9)

第八百四十六章 实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4/9)

忘国曰忠,秉德遵业曰烈’,给文天祥的谥号。张居正对皇帝的处置略显不满,上一次赵南星的处罚,就过于宽仁,这次虽然追加了惩罚,看起来流放到了金池和崇古堡,真的是流放到了天边去。但张居正非常清楚,这二人到了地方,也只会是人上人上人。饱读诗书、且十分聪颖,到了地方,邓子龙也需要安希范出谋划策。张居正对这件事非常在意,这和他在构建的恩情叙事有关,在他看来,解构岳飞、文天祥是愚忠,就是在解构张居正在推行的恩情叙事。朱翊钧很清楚张居正这么讲的原因,可他其实不太喜欢恩情叙事,这会把张居正、戚继光等维新大臣们的付出异化掉。万历维新又不是靠他朱翊钧一个人才取得了这些成果。“下次再有人模仿,朕就杀人。”朱翊钧想了想,给出了一个承诺。张居正俯首说道:“陛下圣明。”赵南星这次已经被追罚了,代表着下次有人再想骗廷杖,就会被斩首,陛下做事是很有原则的,再一再二不再三,一直以来,都是如此。张居正眉头紧蹙的说道:“臣听闻了蔡献臣聚谈,他的想法很不错,陛下所言甚是。”“汉乡镇、铜镇、椰海城、大铁岭、金池总督府对大明腹地穷民苦力的吸引力,就是类似于发宝钞的基本生活保障,所以百姓才愿意跋山涉水的前往。”“福建、江西、湖广联名上奏,询问人员流失,是否可以阻止流徙,如果朝廷仍然不准阻止流徙,那就只能推行还田令了。”推行还田令的目的是为了让百姓生孩子,有家有业有吃有喝,百姓才愿意生孩子,才有条件生孩子。手里没有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即便是短暂的获得了一些财富,也不敢生孩子,因为不掌握生产资料,等于日后生活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保障。哪怕是领到了五亩地,手勤脚勤日后儿孙也饿不死。朱翊钧眉头紧蹙的说道:“不推行还田,就没人生孩子;推行还田,又需要基础,最起码田土的产出收益变小,否则这些个地主缙绅各个招募游堕,组建那还乡匪团,受灾的还是百姓,万历维新,把本来一根筋的事儿,变成了两头堵。”“还田还不得,人口还在流失。”张居正低声说道:“辽东、江西的营庄之法,恰到好处。”王国光离任前给大明朝留下了一个营庄法,就是瑞金、宁化、宁都三县田兵民变之后的解决办法。营庄法,是一种集体生产制度,汉屯田,唐府兵,明卫所,都是一样性质的制度。在天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