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后明余晖> 第二四〇章 突然的议案;剑走偏锋(2/6)

第二四〇章 突然的议案;剑走偏锋(2/6)

    “这个事来的太突然了,何必如此着急?”方述均停顿了一下,说道:“往年都是二三之数,从没高过五万万。”

    “宪政会是作何想的?”朱泠婧凭直觉就知道不正常,便直接问关键了,“此人底细如何?”

    “这位议员以往名不见经传,我已让人去查了。”

    “好。”

    若有所思的方述均拱了拱手,沉吟道:“可话又说回来,太子与宪政会早就有此打算了,倒也…不算意外。”

    朱泠婧淡淡道:“发债券倒是无妨,可在备战的日子削减既有预算,实在非明智做法。”

    这算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本来激进人士的做法和打压他们造成的动乱就已经造成了明显影响,而削减财政预算注定要引人不满的。

    今天能提出临时议案削减教育与医疗预算,明天会不会再提一个削减国防预算的呢?

    这很难不让人想入非非,而且田亩公赎一直以来都是各派保守人士相当讨厌的,民间广大地主也心存不满。

    虽然官府花钱向地主强制赎买土地在理论上还算正常——尽管带有强迫性质,但毕竟付钱了,而且价格比市值更高。

    不过众所周知的是,至少大明的任何政策在实际执行中都多少会偏离原有想法,地方上的官吏们可不会放过任何敛财的机会。

    田地按肥力、地段等因素可分上中下三等,不同等级赎买的价格也不一样,而田地能分为什么等级是官府说了算,这就有了充足的操作空间。

    在如此的大背景下,朱泠婧认为暂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可宪政会却突兀的提出了这个议案。

    哪怕初衷是好的,但这只会让尚未缓解的矛盾加剧。

    所以她随口道:“本党不支持,或者说,我不赞成。”

    朱泠婧虽然是执行会的特别顾问,但她没法完全代表整个中华党。

    不过鉴于身份与影响力摆在这里,话语权还是不小的。

    在土地改革这件事上,大明的主要派系在原则上都不反对,但是在具体实施上的差异却天差地别。

    方述均点了点头,“我想也是的,这事…起码本党很难认同,但是最终结果如何却也不好说,宪政会相对而言还是势大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