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四章 防弹背心和三联胸挂;铁道炮(2/6)
”
时至今日周长风已经习惯了她的说话方式,从起初的不爽到现在的习以为常,有些话需要二次转译、有些话就干脆左耳进右耳出。
摊上这么个上司也挺让人无奈的,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她极少胡乱干涉其它事务,这一点对于那些真正做实事的人而言简直是天大的福分。
匆匆离开了紫禁城以后,周长风乘车来到了金陵兵工厂,几名职工正在为大门口“应天陆军兵工厂”的牌匾擦拭并重新涂漆。
在做了八年之久的中层办事人员以后,王桓安也算熬出了头,于年初调至金陵兵工厂技术咨询会。
看似是平调,实则是升迁,因为技术咨询会成员的话语权不小,而且事务少、待遇高,未来还有机会争一争高管的位置。
“大忙人周待诏每次都这么准时啊。”王桓安笑着拱手说。
“不准时不行啊,那样容易乱套。”
“这边首批已经全数检验通过,次品率千分之七,不容易啊,都是精工细作出来的。”
“哦?看看去。”周长风闻言就来了兴致,一行人不做逗留,径直往最近的仓库走去。
关于中间威力弹药,军器局和陆军都一直存在着几股反对声音,这尽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进展,但没能产生实质影响。
最终采纳的弹药依旧是广州兵工厂设计的736x40㎜步枪弹,这型弹药使用三基发射药时拥有绝佳的弹道性能,当时引得周某人眼前一亮。
不过鉴于专用的丙字六号三基发射药制造难度较高、成品率较低,所以军器局便决定还是使用传统的徐氏火药——当年基于勒贝尔步枪使用的b型无烟火药本土化的产品。
弹乃枪之基础,三九式短步枪弹定型以后,短自动步枪的设计选型也随之而来,最后军器局挑中的是翊安军上尉颜新义的设计。
他虽然表面上是一名后勤军官,但因为翊安军的工作实在是太清闲了,所以他有充足的空闲时间来做些“不务正业”的事。
当时军器局给定的要求是:
1全枪重量不超过八斤。
2理论射速在每分钟五百发左右。
3使用二十发弹匣。
4枪管寿命六千发,枪机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