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〇四章 中國人的佳作;格局打开、及时撒手(2/6)
变成充斥火焰的钢铁棺材。
看上去效果不错?
大感欣喜的德国人马上决定用它对重型坦克进行试射,看看这种采用聚能效应的榴弹能否成功贯穿连反坦克炮都只能徒呼奈何的厚重装甲。
测试场本就有一辆缴获的玛蒂尔达i型步兵坦克,不过它这几天已经被各种反坦克武器糟蹋得千疮百孔了。
玛蒂尔达的正面装甲厚达60㎜,德国人发现pak36型反坦克炮只有在50的极近距离才能保证稳定击穿,否则就得设法射击其侧面。
武器局评估小组可以说迫不及待,几辆82型桶车很快就载着他们来到了另一个区域。
这辆维克斯公司制造的第98辆玛蒂尔达在一个月前因为机械故障抛锚而被成员弃车,之后便被德军缴获,现在就在这里成为了坑坑洼洼、油漆崩落的靶子。
“这个发射器工作时的后坐力很轻微,后端开口,它应该是喷管无后坐力炮原理。”
“博士,我想你也可以尝试,但是要戴上耳塞保护听力。”
就这样,格拉赫博士亲自上阵,扛起了那并不沉重的火箭筒,向着数十米开外的靶子打出了第一发。
火光迸发,榴弹顺势飞出,可砸在那辆玛蒂尔达炮塔正面以后就弹开了,旋转着掉在了地上,没有起爆。
早期火箭推进榴弹使用的机械惯性引信的哑火率不低,这是机械结构使然的先天毛病,不论是巴祖卡、坦克杀手、铁拳皆存在这个问题,直到六十年代开始采用压电引信才使得哑弹问题得到了解决。
不过格拉赫博士今天的运气好像比较差劲?第二发、第三发也同样是哑弹,直到第四发才成功起爆。
旁边的助理带着怀疑的目光看了一眼旁边的弹药箱,“这些弹药的故障率怎么这么高?看来今天不是个好日子。”
博士倒是不在乎,他自顾自的重新装填了一发,“没有好日子和坏日子,你可以把哑弹看作随机变量,用离散概率分布来分析这个情况,相互独立的随机事件是反常识的,不要惊讶于连续发生小概率事件。”
在接着发射数发以后,测试结束,众人凑过去评估。
纵然是装甲厚重的玛蒂尔达也被金属射流成功贯穿,钢铁上的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