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八章 装母三号改六方案;被俘获的后果(2/6)
则为96㎜厚的强力甲板。
实际上这个强力甲板的设计更复杂一些,它细分为两层——表层是16㎜厚的甲型装甲钢(渗碳表面硬化钢),内层是80㎜厚的乙型结构钢(高张力钢)。
这种设计的目的在于寄希望用表层的高硬度装甲钢磕碎来袭航弹的头部,削弱其侵彻能力。
另外,初始设计中的甲板下方的16㎜低碳钢内衬层已被删除。
因为甲板装甲过于沉重,舷侧装甲不得不有所取舍,仅有80㎜厚;机库甲板装甲则为208㎜厚。
该方案的机库设计和双层封闭式的紫微垣级不一样,仅为单层以降低重心,舰艏为增强耐波性选择了封闭式。
正常情况下,该设计方案的载机量相当有限,极限只有60架而已。
不过,掳获列克星敦号之后的考察让大明海军收获颇丰——美国人居然在甲板上系留那么多飞机?而且还在机库里把备用舰载机用钢缆悬吊着?
通过加大甲板系留密度和机库悬吊备用舰载机,该方案大致能达到70~72架。
虽然无法和极限搭载上百架的埃塞克斯级相提并论,但对于装甲航母来说已经算良好成绩了。
因为铺设了厚重装甲的飞行甲板不方便开切口布置升降机,所以该方案依旧是一前一后两部大型升降机,尺寸分别为144x144和144x16。
值得注意的是,三号改六方案的升降机亦采用装甲设计,为48㎜厚的高张力钢,理论上可以抵御250㎏航弹。
两部装甲升降机都有上百吨重,但因为计划采用新型大功率三相电动机来驱动,实际运作速度反而还略快一些。
动力配置为八座高温高压锅炉,四座蒸汽轮机,四轴推进,正常最大输出13万匹马力,设计极速32节。
该方案的动力系统与龙朔号战列舰、紫微垣级一致,虽然比不了永乐级战列舰使用的18万匹马力那一套,但胜在技术成熟、成本略低。
因为航母舰底剖面不像战列舰那样近似为矩形,水下防护设计非常困难,不方便使用效果良好的多重隔舱。
三号改六方案最终采用胡氏水下防护系统的阉割版,一共三层隔舱。
外层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