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四章 难处多多;最大的阻碍是……酷暑(2/6)
。”
周长风伸手接过,“这些东西都要尽快利用起来,运力就那么多,接下来要修复珍珠港,能节省些就节省些。”
恢复珍珠港这座海军基地的运作需要漫长的时间,先要扫清损毁的机器设备,其余必需品也得从本土制造、运送过来。
考爱岛的海军第三勤务支队派来了考察队,他们给出的评估结果是珍珠港至少要两个月才能初步修复,而且也仅能提供简单且基础的维护工作,更完善的修复恐怕要大半年。
作为重要的战略节点,瓦胡岛各地的仓库多不胜数,尽管美军在败退前夕尽可能的炸毁、焚烧了剩余的军需物资,但仍然有相当大一部分落入明军手中。
据统计可用或可修复的武器装备统共有步枪7450支、轻重机枪881挺、各种子弹266万发、大小火炮32门、各种炮弹13万发、各种汽车530辆、装甲车和坦克24辆。因为此前的战斗中美军大肆挥霍,导致炮弹所剩无几。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食品、药品、被服、帐篷、燃油、线缆、炸药等等军需物资,尽管已被消耗、摧残过了一遍,但清点出来还是有约67万吨完好可用,实际上美军之前在瓦胡岛囤积的物资达54万吨(不含燃油)之多。
大明海军方面现在最头疼的是如何补充珍珠港的燃油,大型储油罐虽然庞大,但建造难度不算高,问题在于怎么把巨量燃油运过去。
龙朔级战列舰需加注6200吨重油、永乐级战列舰需加注6600吨重油、紫微垣级装甲航母需加注6100吨重油……甲字一八〇特务舰队单次出击就需要大约11万吨重油。
考虑到实战中少不了进行战术机动,一次战役期间往往要额外加油两次,也就是大约22万吨,这还不计入数百架舰载机所需的航空汽油。
既要运兵、又要运物资、还要运港区设备……
这也就罢了,同时得满足苏门答腊、爪哇、澳洲和太平洋众多岛屿驻军的需求,如此巨大的运力需求令大明海军捉襟见肘。
常言计划赶不上变化,事实还真就是这样。
大都督府和兵部忧虑的发现开战以来各种物资的实际损耗比战前所预估的数字大得多,少则一倍、多则两倍——实际情况注定比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