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后明余晖> 第七〇一章 吃饭治病两大事;风口浪尖(2/6)

第七〇一章 吃饭治病两大事;风口浪尖(2/6)

它们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在一夜之间成了剩余物资。

    在海外作战的明军装甲部队在班师回国时只会优先带回载重卡车,坦克反倒是次要的,摩托小时数较多的、存在故障的坦克都被遗弃了,就地拆除机枪、破坏炮闩从而报废。等回国后这些部队再接收滞留在本土的崭新坦克,而且有些部队没过多久就宣告解散了。

    最后大约一千辆库存坦克被拆除了炮塔和武器装备,简单改装为重型农用机械,接着低价转让给奴儿干当地官府,摇身一变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发光发热。

    另外,四百多架初级教练机也改装了农药喷洒装置,同样低价转让给有需求的地方作为农用飞机。

    不至于此,参考几名经略待诏和户部官员的意见,周长风还决定大规模扩充六六六农药(六氯环己烷)的产量来普及基本杀虫剂。

    六六六属于有机氯杀虫剂,效果不错,而且非常重要的是它的制造工艺简单,无需高温高压反应限制,十分有利于扩产。不过六六六的毒性较大,而且稳定不易分解,大量使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历史上六六六的使用相当广泛,对于消灭蝗灾和防治害虫起到过重要作用,变相的增加了粮食作物的产量。

    而今自从三十年代开始,大明各大州府就纷纷开始制造六六六,周长风现在决心最大限度的扩产,将之作为最近十几年的过渡农药,以后再换代为其它农药。

    饭都吃不饱,还谈什么健康和卫生?

    至于更高级的蛋白质,这就要困难许多了。

    大明朝廷和地方官府引入了约克夏猪来改良本土黑猪,并大力推广。白猪的出栏时间几乎只有黑猪的一半,大致相当于产肉量加倍。

    可这还远远不够,周长风变换了思路,决定引进火鸡作为补充。

    火鸡肉的口感不佳,又柴又腥,然而它也有得天独厚的巨大优势。

    肉用火鸡饲养4~5个月即可屠宰,料肉比可达24:1,即使是粗放饲养料肉比也能达到3:1,这比一般家禽更高,如此快速的生长势头是家禽达不到的。

    火鸡的瘦肉率很高,蛋白质丰富,尽管口感较差但仍不失为优良的蛋白质来源。

    【配图】

    在他的推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