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请“军”入瓮计划上(3/4)
那些宋国船匠,想要回去,五年的契约的还没有到,”吴大元说道。
为提高刘家堡造船技术,在胶州高薪招募了一百多名宋国造船工匠,期限为五年,干满给三百两银子,这些造船工匠的到来,让刘家堡木壳船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不能放他们回去,”
“我也对他们说,当初说好五年,才能回去,现在不到五年就吵着要回去,要回去,一厘一毫银子也没有,他们说宁可不要工钱,也要回去,说这里比蹲大牢都难受,”吴大元说道。
这些南宋的船匠吃喝住都在造船场。
“给他们说,在原来的契约上,到期后工钱再加五十两,”胡湘二哥说道,“定期给他们安排些扶桑女,嗯,还有从高丽运来的大米,分到船场伙房些,”
“好,哼!他们要是再不知足,我就给他们点厉害看看,”吴大元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实吴大元,胡湘二哥都没有深入想,这些宋国的船匠里面,有史岩之安排的细作,这个细作偶然一次机会,掌握了一个技术秘密,但他根本没法传出去。
就暗中蛊惑一同来的宋国工匠,说五年到期后,不会得到一两银子的,现在回去,也就浪费一年多点时间。
才有了南宋工匠的闹事。
但胡湘二哥给南宋工匠的慰劳福利,那个细作还是把技术秘密成功传出去了。
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
“五年后,他们也别想拿到金银,”吴大元说道。
“给,一厘一毫也不能少,我们说话要算数,”胡湘二哥说道。
因为有铝黄金,给他们些金子,胡湘的二哥也并不心疼。
多给他们金银,舆论在宣传下去,南宋百姓对胡家,对北方人民的好感必然增加。
目前还存在些问题,有金银,也从南宋买不来需要的物质,比如硝石,硫磺,桐油,就是粮食他们也不会卖。
当然要是出的价格高,南宋也会卖,而且是敞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