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见煜(求月票订阅)(1/5)
当惊蛰的春雷从苍穹之上落下,劈开华北平原的密密阴云时,张云起已经站在了故宫神武门的斑驳光影里。雨水顺着鸱吻滴落,在六百年前的金砖上溅起细碎光斑,他看着眼前厚重、迷离且兼具了奇异现代感的景象,忽然就想起这样一段的话:“元大都的城墙是夯土筑的,拆起来倒比钢筋混凝土容易的多。“这是1996年惊蛰时分的燕京。从1979年吹起的漫漫春风,吹过了17个年头,吹进了燕京这座世纪名城的东三环的钢铁丛林里。这里有着大大小小的工厂和高矮不一的烟囱,它们为振兴中华民族重工业和提高空气污染指数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如今,大多数已经处于瘫痪状态,像一具巨人尸体等待着肢解和掩埋。这个下午,有一辆辆推土机在绵绵春雨中碾过了南锣鼓巷的胡同,树根带出的土里混着蛐蛐罐的碎瓷片,一个老街坊蹲在拆迁办的石灰线外,盯着电线杆上“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丰田广告标语,手里的茶缸子抖了半杯高碎,神情颓然嘟囔着:“这算怎么档子事儿。”在三十公里外,主楼高达330米的国贸大厦耸立当空,耀眼的玻璃幕墙刺破天际!这座90年代的现代化地标,这柄淬了资本的唐刀,仿佛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那位老人:“这算怎么档子事儿!”国贸大厦的玻璃门前,洋车如织,川流不息,崔健的破锣嗓子穿过雨幕,雨滴声碎在《一无所有》的副歌里,有一名程序员腋下夹着盗版Windows光盘,在屋檐下与贩卖《时间简史》的小贩讨价还价,旁边是《泰坦尼克号》盗版碟的杂音。在不远处的麦当劳门口,穿着旗袍的美女导购员正用英语对进进出出的客人们笑喊着“Welcome”,语气甜到让人能分分钟尿出糖尿病,一个穿着皮尔·卡丹的倒爷从门口出来,用大哥大拍打奔驰车窗,旁边一个涂着艳俗口红的姑娘依偎在他怀里,手指着路边一个摆摊卖廉价小物件的老大爷,嬉笑着把“练摊儿”说成了“下海”。这就是1996年的燕京。张云起第一次走进的90年代的燕京。对于这座世纪名城,他从首都国际机场落地,乘车穿过小半个城区之后,忽然就有了一种感觉,这时候的燕京就像是一颗受潮的炮仗,在市场经济与体制裂变的夹缝里闷燃。一到燕京,入住酒店之后,王贵兵就代表张云起对接工业信息的人员去了,胡志标则和王小凯带着运营中心的人员去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