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骑兵反坦克、单骑难救主(2/7)
因此,当前整个战场区域,只有薯条君一个人是真两条腿机动的步兵,也就没有薯条君在提防的,可能发现他行踪的德军步兵了。
(苏军的摩托化步兵,当前还是有一些,拥有机动车辆的,但是因为当前苏军摩托化部队指挥官,缺乏协调坦克展开队形时机与步兵下车战斗时机的能力。
所以依然无法为苏军坦克提供急需的掩护。
这种问题甚至到后期苏军都没怎么弥补起来,因此坦克直接挂载步兵才成了苏军后期的特色。
而从这种现象可以明确的看出来,步坦协同真的是需要极高兵源素质与艰苦训练才能实现的先进战术。
PS:普通人学习如何从缓慢移动的装甲车上下来都需要很长时间。)
………………
但是也正是因为双方都没有步兵,苏德坦克部队之间的通信协同差距,和战术素养差距被更为显着的暴露出来了。
当德军坦克部队熟练的使用,协同队形,成两翼向苏军坦克侧面包抄时。
没有苏军步兵掩护的苏军坦克,甚至连德军坦克,具体在哪都还没有全部确定。
被高射炮火力压制着侦查能力和通信能力(车长无法钻出炮塔进行大范围肉眼观察,并通过相互大喊实现通信),相互之间还缺乏无线电通信的苏军坦克,此刻只能陷入两难选择。
一,硬着头皮冲击,目前唯一确定位置的,德军高射炮阵地,只是这样,不光要付出直面高射炮致命火力的代价,还会给德军坦克实现包抄终结战斗的机会。
二,寻找德军坦克,与德军坦克开启缠斗,以规避德军高射炮的射击,只是在糟糕侦查能力限制下,苏军坦克寻找德军坦克,并完成阵型转换的漫长过程,就是给德军高射炮练习打靶的时间。
很可能苏军坦克,还没能与灵活编队的德军坦克,绞杀在一起,就已经全部变成德军高射炮的战果了。
不过面对这种理论上的两难情况,苏军指挥员也不需要做出选择,只能头铁莽一波。
因为,以行军队形撞上德军坦克部队的苏军指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