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其他类型> 我,薯条,苏联英雄> 第97章 又一款苏式暴力美学装备(1/5)

第97章 又一款苏式暴力美学装备(1/5)

    自从飞机这一改变战场空间形态的载具被投入战场。



    产自人类早期飞天梦想的配套设备——降落伞,便立即和手枪、炮弹一样与其发生了化学反应,一种使用这种载具进行机动的兵种——空降兵的构想开始落实。



    而在这些构想中,被设想为具有超越地面障碍、实施远距离奔袭、全方位快速机动作战的空降兵,以其显而易见的战略价值,迅速成为了各国战术先驱趋之若鹜的新型兵种之一。



    比如1918年的美国人就曾设想用轰炸机群将一个步兵师运到德军战线后方实施攻击。



    当然,相比美国人这种在当时缺乏物质基础的想法,德法两国在一战期间相互进行的实验性单兵或小组空降行动,才是尚未成为独立兵种的空降兵在战场中最初的表演。



    不过随着战争的结束,虽然飞机、降落伞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除了仍然处在战争漩涡中的苏俄,其他国家都出现了马放南山的情况。



    于是世界上第一支真正成规模的空降兵部队,是苏联在1930年组建的。



    世界上第一个设想大规模伞兵作战战术的理论,也是苏联提出的大纵深作战理论。



    而硬件和软件的同时发展,也让苏联成了第一个实际体验到,拥有战略优势的空降兵,同时所具有的巨大缺点的国家。



    而在这些缺点中,诸如后勤补给困难,投送具有风险等固有问题,在当时的苏联战略家眼里都是可以依靠体系解决问题。



    唯独空降兵本身,由于空军一次投送能力限制产生的弱点——最多只能算加强的轻步兵这一点,成了这些战略家眼中,最为影响空降兵发挥作用的问题。



    于是为伞兵们配属,从萌新军迷,到钢丝战犯,再到战略家们都知道的提升一支部队攻坚能力最优秀的武器坦克,就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想法。



    当然产生这种简单想法的并不止苏联人一家,二战开始后再次开始的军备竞赛,让各主要参战国都有了此类想法,比如:



    德国人在1941年搞出来的Me-321“巨人”重型滑翔机(后续装上发动机就成了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