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名动燕园(2/4)
有朦胧诗那样的复杂、高深。”众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可是,有一点是朦胧诗给不了我,但是这首诗能给我的,那就是清晰的方向。”查海升露出灿烂的笑容,“看朦胧诗,我们总要自己破开迷雾,寻找方向,有时候,看不清,摸不着,就很迷茫,但《热爱生命》不一样,在理想、事业、爱情、人生上,直接给了我们看得见的方向,还给了前进的力量。”“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是!”“你知道我现在读这首诗,会想到什么吗?诗的远方是片大海,暴风雨一停,一轮太阳升了起来,生命啊,它就是璀璨如诗歌。”查海升双手举高,咧嘴发笑。既然他叫“岩子”,要不我干脆叫“海子”?…………这年头,整个社会的诗歌热潮高涨,也传染到燕大的校园里,涌现出许多的学生刊物。比如,中文系的《启明星》、西语系的《缪斯》、法律系的《晨钟》,就连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也办了本《西风·沉诵·太阳节》。然而,这些平日看似没有交集的刊物,全都不约而同地刊登了“岩子”的《热爱生命》。整个燕大校园里,也不再是朦胧诗一家独大,也有一批人,张口“诗与远方”,闭口“热爱生命”,还有的模仿着写出一堆诗。渐渐地,演变出了口语化跟朦胧化两种诗歌的方向,不少朦胧诗阵营的纷纷转投敌营。对《热爱生命》这种口语化的新诗风格,有喜欢的就有讨厌的,有支持的就有反对的。两极分化,相当严重。“最不是诗歌的东西,而‘岩子’这种不懂的门外汉在写,这完全是对诗歌的一种毒害。”“这是对整个诗歌智识层面的一种羞辱。”面对种种质疑和批评,苏雅拉上骆一鹤等《未名湖》的成员,火力全开,予以回击。争执不下,于是两边派人到当代文学研究所,同样也是《诗探索》的编辑部,来找谢缅评理。“你们怎么看?”谢缅扫了一圈编辑部的人,基本上都是燕大的老师和学生,“若雪,你说说看。”“那我就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来个抛砖引玉。”白若雪站了起来,“其实那天,我也在未名湖,而且跟方言有过接触交流,我觉得《热爱生命》这种口语性极强的诗体风格,可以称之为‘口语化’。”“口语化!”顷刻间,一片哗然,众人议论纷纷。“说说看你跟方言具体交流了些什么?”谢缅说出了大家都想说的问题。白若雪简单地说了来龙去脉,“他觉得诗歌的发展应该是多元化的,就像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