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第六百七十章 改进防空炮(1/3)

第六百七十章 改进防空炮(1/3)

    坦克炮的发展,经历由滑膛到线膛再由线膛到滑膛的过程。最初坦克炮大多是滑膛,“圣沙蒙”直接装上75炮只能算是异类。这时是因为坦克更简陋,大多数人对它的概念是“挡子弹”的盾牌,对炮没有太大的精度要求。但随着坦克的发展战场对坦克炮的要求越来越高,坦克炮逐渐转为线膛炮。比起滑膛炮,线膛炮有诸多优点:射程远、精度高。这在坦克战中往往能起到决定作用:敌我两辆坦克相遇,同样的距离、同样的装甲能力,打得准的线膛炮往往能一击命中大获全胜。这对滑膛炮的打击是致命的,因此二战时期大多坦克炮都采用线膛。但这一切,却因为“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出现而彻底颠覆。(上图为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它的马鞍型弹托在发射途中会自动脱落,因此称作“脱壳”,最终射向目标的其实是一枚带着尾翼的箭形弹体,能保持飞行的稳定而不是在空中打滚。)线膛炮之所以有“射程远”、“精度高”两个优点,是因为膛线会使炮弹自旋,炮弹能保持稳定飞行。但如果滑膛炮改变了炮弹使用箭形弹体,就一样能在空中稳定飞行提升精度。于是,线膛炮的优点就被有滑膛炮完美超越不再是优点,而线膛炮的缺点却始终无法避免:因为要刻膛线,所以造价高昂。因为有膛线,每发射一发炮弹就有膛线和炮弹之间剧烈的摩擦,因此寿命很短。因为有膛线,炮弹与膛线摩擦消耗掉许多动能,因此初速低穿甲能力弱。……总之,线膛炮与滑膛炮相比可以说一无是处。(注:二战后几乎所有国家都改为滑膛炮,只有英国及英属殖民地还固执的使用线膛炮。不久前英国终于坚持不住了,全面购买德国的滑膛炮改装,但这时其滑膛炮生产技术已远落后于世界主流国家。)夏尔因为知道这个发展过程,因此坚定的选择滑膛炮。能一步到位为什么还要改来改去绕弯路?现在其它国家还没有专用坦克炮,夏尔不需要担心什么,75滑膛炮也足够用。等其它国家出了专用坦克炮并发展到线膛时,夏尔只要把“尾翼稳定脱壳装甲弹”图纸拿出来往桌面上一丢:“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你们手里的线膛炮全是又花钱又不讨好的装备,全都淘汰吧!”“跟我一样用滑膛炮加‘脱穿’,否则只有等死!”……当然,这些话夏尔是不会跟斯托克斯及研究员说的,没到时候也没必要。这么先进的理念万一被别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