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网游动漫> 60年代:我有一个商店> 第三百二十三章(2/3)

第三百二十三章(2/3)

,这是塑料中第一个投入工业生产的品种,它硬而脆,不吸水、不导电、耐高温、强度高。它还有个很怪的特点,频繁开关灯会缩短灯泡寿命。所以,过去的人特别珍惜灯泡,尽可能减少使用时间,每天多半就是早晚两次开关灯。周益民踩着三轮车往周家庄方向赶回去。此时,安装电线杆工作,连十分之一都没有完成,看样子,没有个一两天应该是完成不了的。要是有挖掘机等机器协助的话,不用一天就能将50跟电线杆立好。现在挖可是全靠人力,所以进度并不快。老支书看见周益民踩着三轮车回来,知道电线弄回来了,连忙迎上去。老支书说道:“益民,这些就是电线吗?”其实,老支书是有点忐忑的。一方面,是怕这玩意不好弄,让周益民付出大代价。另一方面,是怕这玩意贵,他们肉疼。“没错,这就是电线,叫人过来搬吧!”周益民点头。中国电缆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在1897年,中国第一根地下电力电缆在魔都投入使用,这是一条2700米长的橡皮绝缘铅包护套照明电缆,由进口产品制成。在1939年,中*央电工器材厂在昆明建成投产,生产出中国第一根国产电缆,标志着中国开始独立生产电线电缆。1949年以前,中国电线电缆行业规模较小,仅有2000余名职工和约500台生产设备,年最高用铜量仅6500吨。由此可以看出来,在这个时候电线还是很珍贵,一般优先供电给一些保密单位,然后再供应给工厂,最后才是居民。在四九城电线入户的话,是要户主另外给钱,而且还不便宜,所以有一部分人不舍得出这个钱,还是使用煤灯。“益民,这些电线多少钱?”老支书问出最为关心的问题。虽然村里赚了不少钱,不过穷过的人才知道,就算是手里有一些钱,也都是不舍得用,都是存起来。周益民随口道:“也不贵,2200米的电线和100个灯泡,加起来210块钱而已。”本来是两百块钱,不过象征式地加了十块钱。这些东西拿出去卖的话,肯定不止这个价格,翻上两三倍也不是难题。没办法,现在的电线产量太低。实际上,周益民自己也不清楚这个时代,电线是不是管制物资,有没有得卖。“210块,那还好,还好。”老支书松了口气,还以为要很多钱呢!害他担心了半天。大队长也在旁边猜测道:“老支书,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