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玄幻魔法> 幸好遇见神> 第403章 元凶登基(1/4)

第403章 元凶登基(1/4)

    无论哪个时代,权力总是关乎利益,争权夺利是常态。



    权力在前,利益在后。



    有权力才能有利益。



    所以,权力分配一直是历朝历代的政权焦点。



    纵观中国历史,权力只在两者间分配:王(帝)、相。



    二十四部中国史,根本上来说,就是记录王(帝)、相争夺权力的历史。



    秦朝以前,“王礼先于相,王权平于相。”



    王即国王,相就是丞相。



    秦朝以前,丞相不是由国王居高临下任命的,而是“王拜相、相受权。”——这中间的礼仪,非常郑重。



    此外,周礼明确规定:国王、丞相在道上相遇,都必须停车;丞相先下车,对国王之舆行礼;国王也必须下车,对丞相还礼。



    朝堂上开会,无论是丞相先到还是国王先到,后到一方进来时,礼仪官就高喊一句:“某王到”或“某相到”,先到的那方,必须起身。



    同理,会议结束,原则上国王先走,礼仪官高喊“恭送某王”,大伙同时起身相送。



    但如果因某些原因,丞相先走,礼仪官必须喊:“某王送某相出”,意思是让国王起身目送。



    那个时代,也有法条。



    但法的概念较弱,远低于礼。



    至于法学、法家,那些很晚才有气候。



    礼之外,丞相的权力非常大,可以与国王抗衡。



    嬴政当上秦国国王后,对相权很不满意。



    他为了削弱丞相权力,强势推出三公制度: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太尉管军队,御史大夫监察百官。——用这套安排把丞相权力撬走了两块。



    与三公制度配套的是九卿制。



    也就是:丞相虽然不管军队、无权撤换官员了,但他手下九个部门的头头得听他指挥,是谓“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



    ——由这些官员权责可以看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