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出手(1/4)
秦汉以来,朝廷权力格局由五个因素构成:1.皇帝;2.丞相或朝官;3.皇族;4.外戚;5.宦官(太监);
魏国现在的朝局是:皇帝元恪对二叔元禧代表的皇族和朝官不信任,他便在外戚和宦官中培植势力。
元恪与前太子元愉同岁,受到的教育、见过的世面都不少。
他很精明,知道自己身居禁宫,安全是第一位的。
而自己的安全,首先掌握在禁军手上。
元恪被册封为太子后,读书的时候,碰巧读到过南朝刘宋国宋少帝刘义符的故事。
刘宋开国皇帝刘裕死后,嫡长子、太子刘义符继位。刘裕给太子安排了四位辅政大臣:徐羡之,谢晦、傅亮、檀道济。
徐羡之负责中枢决策、傅亮负责落实执行、谢晦负责皇宫及京城防卫、檀道济担任全国军队总司令。
这四人都是刘裕的心腹大臣,对刘裕那是忠心耿耿。
按说先帝给继承者配上这样的搭档,刘义符的皇位应该高枕无忧。
可是,这四人觉得年轻皇帝不听话、把控不住。
就是这四人一合计,决定干掉皇帝、另选他人。
于是,经徐羡之、傅亮决策,谢晦、檀道济亲自带兵执行,他们很轻松就把皇帝咔嚓了。
刘义符生前身体极棒,个人武功高强,他不甘束手就擒,亲自持刀抵抗禁卫军,受伤被俘。被弄死时才19岁。
元恪读到这段时,万分悲愤同时深有感触:只要皇宫禁卫军统领、领军将军谢晦是刘义符的人,其余三人就不敢打皇帝歪主意。
元宏坐上皇位后,亲身体会道:若不能掌控禁军,那皇宫与鬼门关没什么区别。
父皇元宏留给他的禁军统领是光禄卿、领军将军于烈。
元恪暗自庆幸,自己要把于烈拉到自己阵营并不难。
因为他是自己皇后于氏的伯父。
于烈本来就深得孝文帝信任。元宏曾赐给他一面金牌,正反两面篆刻着“护持少主、获罪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