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赵穿弑杀晋灵公(4/6)
赢的眼里,赵盾是一个可恨的人,因为赵盾曾经想废了晋灵公,另立他人。
穆赢靠自己作为女人的绝招,一哭二闹三上吊,最终迫使赵盾妥协。
这个过程,穆赢是很艰苦的,她为自己的儿子付出的代价当然是很大的。
所以,晋灵公很小便受到了来自母亲类似这样的教育:“当心点,赵盾这人很坏。”
所以,慢慢长大的晋灵公根本不会听赵盾的,反而随着逆反心理的不断增长,他积累起恨赵盾的力量。
晋国是一个特殊的诸侯国,其特殊性最明显的便是晋国没有真正的公族。
也就是说,自晋献公开始,晋国除了世子外,其余的公子都必须到国外生活,目的也是为了确保世子之位没人来抢。
但这样导致的后果也是严重的,那便是公族的力量极其弱小。
晋灵公身边除了一个母亲,根本没有叔叔伯伯之类的来帮助他教育他,也没有一个伯伯叔叔可以让自己依靠。
没人来管教他,使他终于成功地成长为一个纨绔子弟。
史料记载,晋灵公以弹弓伤人为乐,养狗为乐,追求奢华生活为乐,率性而为,直到草菅人命。
赵盾劝了吗,当然劝了,而且是经常在劝导他。
但赵盾不是后来的诸葛亮,因为他一直被晋灵公提防着,不可能成为晋灵公的相父。
晋灵公更不是后来的赢政,他没有真正受过苦,不可能成就一位有着坚毅果敢特质的国君。
当然,晋灵公一开始是必须听从赵盾的,只是这种听从是无可奈何的。
但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他慢慢懂事,逐渐需要塑造自己作为国君的无上权威。
于是,他开始动用起自己的权力来。
在晋国,国君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这一点也是其他诸侯国所不同的。
没有公族对晋国公室来讲是一种消弱,但没有公族说明财富、土地和权力都集中到国君身上了。
于是,晋灵公开始亲自着手治理起国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