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春秋晋国风云> 第224章 栾书接任中军将(3/4)

第224章 栾书接任中军将(3/4)

的。赵朔虽然为卿大夫,但他却不是赵氏大宗,赵氏大宗是赵同这一支。



    出于对小宗宗主为卿、大宗宗主仅仅为公族大夫的强烈不满,赵氏大宗对赵氏小宗就有了意见。



    于是,强大的赵氏家族分裂了,以赵同、赵括为首的赵氏大宗,对以赵朔为首的赵氏小宗开始了内部打压。



    不要以为赵同、赵括并未进入六卿班子便没什么花头,他们都是晋国六卿的后备人选!当时,赵同为中军大夫,赵括为下军大夫,离卿位仅一步之遥。



    由于栾书与赵朔交好,于是也就成了赵同、赵括等人的眼中钉。



    唉,政坛啊,总是有无可奈何的事。



    想要振兴栾氏家族,难呐。



    就这样,十年来,晋国六卿班子多次变动,先是荀林父为中军将,到后来士会为中军将,再到郤克,栾书一直呆在下军佐原地不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直到大约公元前590年赵朔突然去世,栾书终于升任为下军将。



    其实,栾书的才能是有目共睹的。



    早在晋楚泌地之战时,栾书就坚定地站在中军将荀林父的一边,坚决反对与楚国开战。



    当时不赞同作战的除了荀林父,还有赵朔、郤克。



    一向沉稳的栾书当时便作了重要发言,他驳斥了中军佐先縠以及中军大夫赵同、下军大夫赵括等人的主战理由。



    栾书认为,楚国国君英明,民众支持,军队士气高涨,战斗力强。主战派提出的楚军骄兵必败、疲兵必败等理由是不客观的。



    相反,晋军出战理由不充分,各军将领意见不一致,郑国明显是来下套,楚军实为诱战。



    当时的下军将赵朔便称赞栾书道:“栾伯善哉,实其言,必长晋国!”



    但是,包括栾书在内的许多将领提出的反战意见,最终并未得到落实。晋楚终于战于泌地,晋军最终失败。



    晋军在泌地之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以先縠为首的主战派不听将令擅自用兵,中军将荀林父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