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千古一词镇权相(3/4)
人怎么看啊?这就像是卷土在网上死命的黑MSK,只要他骂我一句他就输了........严阁老听了之后立即下了决心,站起来看向左右,呵呵一笑道:“今日乃是家父寿诞,些许小戏也算是贺寿的余兴节目了,且博诸君一笑!”“拿笔来,拿纸来!!”严阁老可不是他儿子那样的草包!七岁已是神童秀才,十五岁中举,二十三岁便是进士,那都是依靠自己的真材实料考出来的,更是以一己之力创办桂学。这样的人必然要名留青史,用才华横溢来形容都已经是低了,一首词岂不是信手拈来?更何况旧作也行,抄上去就行了。甚至若是不要脸一点,严阁老直接拿一张白纸出来,下面搞不好都有几百个人从多方面解读用意,然后大声叫好。当然,下人送笔墨纸砚的时候,也顺带给蓑松客捎了一份过去。蓑松客则是直接提笔书写,下笔如风,其余人也不以为意,毕竟他是直接抄录的先师作品嘛。只是随着蓑松客的书写,其身后负责磨墨铺纸的书童脸色也是快速变化,从最初的不以为然,到脸色凝重,最后竟是双目圆睁仿佛见到了鬼一样的表情!此等表情也让台下诸人越发好奇,恨不得立即站上去看蓑松客写了什么。只用了短短一两分钟,蓑松客便书写完毕,然后交给等候着的几名师爷抄录,以便分发全场进行品鉴。很快的,抄录完毕的六张词稿就在宴席的各个不同位置悬挂了起来,明真子,徐社,大宗令等人也早就翘首以待,纷纷念诵了出来: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西疆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看完这上半阙之后,便有人纷纷点评了起来:“嗯,有点意思,但也只是有点意思而已。”“写雪景的词太多了,这首词也就只能算中等,哦,不对,中下!”“狂妄,真是狂妄,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样的悖逆言语居然也敢写出来?”“郑侍郎你就着相了,此词当中的气势极其雄浑,十分难得,可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然而,场中的这些争辩的声音却开始渐渐的小了下去,因为他们开始读到了后半阙,然后咽下了一口唾沫,情不自禁的闭上了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明皇景武,略输文采;英宗昭烈,稍逊风骚。一代天骄,金帐王朝,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