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欢喜鸳鸯,决战大明帝国> 第135章 信口开河(2/3)

第135章 信口开河(2/3)

,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方能游刃有余。”

    朱媺娖条理清晰的阐述着自己的观点。

    崇祯听后,嘴角依然挂着微笑,对她赞赏道:

    “长平所言甚是有理,不愧是朕的好女儿。

    但若完全摒弃了先贤的治世之道,如今的人又当如何做呢?”

    崇祯准备和自己的女儿来一场辩论,更深入的了解一下朱媺娖的思想悟性。

    “儿臣并不是完全摒弃先贤的治世之道,而是反对先贤的思想格式化、教条化、宗教化。

    所以学习先贤的处世经验固然无可厚非,但若将这些经验生搬硬套的传授给他人,则未免有失妥当了。

    毕竟时代变迁,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那后人就应该将先贤们的那些思想,进行合理的修正完善。

    切不可假借圣贤的名义,迫使所有读书识字的人都要言听计从、奉为圭臬,这无疑会扼杀学习者的独立性,以及深度思考问题的逻辑能力。

    这种循规蹈矩的做法,无异于拿着春秋时期的兵器与本朝战斗。

    结局必然如宋襄公那般迂腐可笑,上演邲之战的悲剧,落一个“五十步笑百步”的下场,沦为千古笑柄。”

    朱媺娖的讲述,却令崇祯皇帝惊愕不已,全然不见了刚才的淡定自若。

    因起初,崇祯听闻王承恩的奏报时,只当是朱媺娖偶然间听到些歪理学说,便跑到文华殿里夸夸其谈罢了。

    正因如此,崇祯皇帝才会心血来潮,命王承恩将朱媺娖带到此处,原本打算亲自跟她讲讲先贤们的治世之道,好让她心悦诚服。

    然而,令崇祯始料未及的是,自己肚子里准备好的那一大套说辞尚未出口,就先被朱媺娖这小家伙给上了一课。

    “长平,这些话是何人传授于你?又或是你从何处偶然间听闻得来的?”

    崇祯自然不会相信长平这个女儿,当真具备某种神秘莫测的通灵异能,或者是无师自通的天赋异禀。

    对于所谓天生就能知晓一切的‘生而知之者’一说,他也同样是嗤之以鼻。

    在他看来,这世间只有那些天资聪明且勤奋好学之人。

    “父皇,这些道理都是孝慈高皇后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