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谁让他进内朝的?赶出去!(2/7)
夷北人。臣请在河南、河北等地多开儒学,以教化民众。”这算是个中肯的意见了,简单来说就是平衡一下北方的教育资源。这一点历史上老朱也是这么做的。甚至后来还减少了北方学子的读书压力与考试压力。“三月丙戍,大赦。辛丑,颁《五经》,《四书》于北方学校。”意思是朝廷允许北方读书人只用学习四书五经这九本书,就能参加科举考试。而且考试内容也容易,只考这九本书,抽取的题目非常简单。相比之下,南方考生不仅要考传统的十三经,还要学习更多的经典,一本《左传》20万字,《礼记》9万字,总计要学的超过百万字。考试难度也非常大。跟北方考试内容比,南方考试内容就像高考和小学考试没什么区别。以至于南方学子怨气很大,被朱元璋弹压。但这么做治标不治本。单纯靠教育想弥补南北差距太难了。所以朱元璋就压下了火气说道:“吴王,你有什么办法吗?”“唔”朱云峰沉吟许久。他忽然意识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如果要塑造民族主义,那势必就要树立一个敌人。蒙元确实是个敌人,金人也是。正确的做法,让老朱下旨痛斥蒙古人和金人的残暴,多祭祀祭祀南宋君臣。然后大肆宣传胡汉论,把蒙元和女真往死里搞。简单来说。就是把目前大明汉民族南北对立的内部矛盾,转移成外部矛盾。这一点民国时期就是典型。军阀林立,光头亡我党之心不死,内部矛盾十分尖锐。日寇一来,举国上下迅速开始枪口一致对外,经过十四年抗战,最终完成了整个民族觉醒的升华。到了日寇被赶出去的时候,民族思想高度统一,四万万同胞同舟共济,热情高涨。也正是如此,光头一意孤行要掀起内战的行径才不得人心,最后灰溜溜地被赶去了宝岛。所以转移矛盾非常有用。特别是民族解放这种级别的运动。日寇是这样。老朱的事迹说白了,同样也是民族解放。但这样会不会太极端了点?虽然现在蒙元本来就是敌人,双方在大明边境线上正在进行“友好”的物理交流。然而以前老朱并没有进行这方面的宣传活动。只是军事敌对而已。在政治上甚至承认元朝是正统。要真这么搞的话好像有点不太合适啊。唉。自己明明是个保守派来着。“吴王,朕叫你,你没听到吗?”朱元璋看他在那发呆,有点生气地喊道。“哦。”朱云峰想了想道:“我唔.臣觉得南北分裂,都是因为金国女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