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五十六章 任命忠臣,叛乱四起(1/5)

第五十六章 任命忠臣,叛乱四起(1/5)

    崇祯十七年三月初三,南京城内,老朱依旧在批示奏折。他在南京城当然不可能只干坐着什么都不干。现在整个南方各地的奏折都会往南京送,各地都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比如今年的漕运,免税地方政策,税收减免之后,剩余官吏的俸禄,地方赈灾,以及人员空缺等等问题。别的都还好说,漕运截留,政策就是一年免税,官员俸禄就从查抄的贪官污吏和地主劣绅家里出,而且所有官员的俸禄都提高三倍。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官员人员空缺。明代官员数量其实不算多,除了明朝中期,成化到正德年间,文官数量两万多,武职八万多,合计十万多官员以外。到明朝后期官员数量在持续下降,到崇祯年间文官保持在两万左右,武职大概三万,总计约五六万的样子。看上去比历朝历代都要多,但实际上历朝历代的官员数量基本只算文官,军中的武职往往没有统计。加之明朝卫所又盛,大量武职都是挂职吃空饷,有不少文官武将兼好几个职位,因此实际官员数量在历朝历代偏中等。随着李自成、张献忠起义,加上关外满清不断进攻,导致文官武将数量锐减,不少地方出现空缺。最典型的就是陕西、河南、湖广等起义重灾区,很多地方县衙州衙为之一空,缺额数量大大增加,以至于崇祯需要不断起复罢职官员填补。现在老朱到南京之后,又要大量捕杀南方叛国官员,南方的官员数量自然要再次大幅度下降,至少空缺得有数千人之多。因此在不可能开科取士的情况下,老朱便只能让在南京的高官们举荐,包括马士英和史可法。实际上就是让他们把各自党派的人叫过来。阉党人数还存留不少,大部分叛国投敌了,还是有一些人是殉国忠臣。东林党到明末名存实亡,倒是有个复社堪称小东林党,老朱也允许他们把民间这些中举未出仕的士子推举进来。当然。前提条件那肯定是必须得忠君爱国,没有投降满清。此刻老朱旁边的朱云峰也在帮他看折子,他问老朱道:“老祖宗,这个方孔炤怎么样?是陈子龙推荐的,他是复社成员。”“人物生平呢?”老朱问。“他和他儿子方以智都没投降满清,隐居了,而且这个方以智也是个大忠臣,崇祯上吊死了,他在灵前痛哭,被李自成派人打得“两髁骨见”,始终不肯投降,李自成兵败山海关后艰难逃出北京,清兵南下后也一直不肯降清。”朱云峰用笔记本搜了一下人物资料。明末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