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一百零八章 文化融合(1/6)

第一百零八章 文化融合(1/6)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工业化是一个极为宏大的蓝图,而不只是单单有机器或者制造机器的能力。因为以前的工业化,严格来说只能算机械化,即拥有机器以此提升制造业效率。但这种机械化本身可以复制,比如从别国购买机器,拆开自行研究组装,也许就能够复制个七七八八,从而发展起来。像我国最开始的时候,也是大量从毛熊那弄来机器。先进口用别人的机器,再仿制机器,有了基础制造能力,最后才开始创新,有了今天的工业底子。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特别是如今的2032年,工业化早就已经不是当初的机械化时代,而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包括自动化、智能化、精细化、高端化、AI化等等。其中蕴含的技术早就已经不是单纯靠复制粘贴就能够玩得明白,需要的是极为强大的科研力量,以及十分庞大的工业底蕴。因为它涵盖的是方方面面。譬如国土纵深,官方政策,工业土壤,教育基础,经济底蕴,人口数量等等。除了我国本身拥有了这些特性,从而涌现出了这样一个工业奇迹以外,世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条件复制这条道路。因而这种奇迹哪怕是老美、德法、小日子等目前处于工业第一梯队的国家,也是拍马都赶不上的存在。大明正常情况下,肯定走不上这种道路。虽然我国拥有的它都有,即便人口、教育、经济、工业底子还薄弱,但等三五十年赶上来并不困难。然而它太原始了,原始到可能连目前非洲一些稍微有点工业能力的国家都比它强。可架不住背后有人啊。我国目前已经走在了工业领域的最前沿,当老美那边还在闹全面反对自动化的时候,我国自动化早就已经普及。大量高科技器材仪器被搬运到了大明,老朱也见识到了什么叫做中国速度。十天时间建出了一个新的港口码头,三个月时间拆了半座南京城,而给城中百姓造的临时居所,更是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造好,甚至住房比以前的都好。老朱人都傻了。睡一觉起来,第二天整个南京城都变了模样。感觉南京都不是自己的南京城了。这让他都有点怀疑人生,自己是不是不应该答应那边马上开启基础建设?不过也没办法。基建是发展经济的基础。要想富,先修路。没有好的城市布局,那么商业就不容易发展。没有好的交通道路,货物就不可能迅速运达。目前现代那边给大明的发展路线就是先发展水运,因此先做造船厂。然后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