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201章 刘备一则先生,二则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2/9)

第201章 刘备一则先生,二则先生,昔桓公呼管仲亦未必至此也(2/9)

达自己的不满:“遣使纳贡,只须令一长者前往陈地便好。”“何须小弟亲往?”孙权则十分严肃地说道:“今曹司空、刘将军为国讨贼,正缺盟友。”“吾弟亲往,以彰吾之诚意,使曹公、刘公不疑我。”“弟已举孝廉,今去陈地,可留在朝廷为官。”孙翊闻言大惊,留在朝廷为官是什么意思?不就是让自己在河南当人质吗?“想自兄继业以来,小弟精心侍奉,并未有过。”“然权兄此为何也?”孙翊当即把自己的不满表达出来。孙权面色一沉,板着个脸,怒目嗔道:“今吾为家主,汝敢不听吾命耶?”言讫,左右刀斧手齐齐拔剑。孙翊一惊,大感惶恐。这是孙权第一次展露自己的政治手腕。他送宗族兄弟去朝廷当质子,当然是为了换取曹刘的信任。同时,这也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孙权上位时,族内并不安分,许多孙氏将领都有拥兵自重之意。尤其是孙翊,孙策临死之时,以张昭为首的大臣,其实是一齐拥戴的孙翊继位。理由是孙翊跟孙策很像,骁悍果烈。但孙策最后拒绝了,他认为正因为孙翊跟自己很像,才很难处理身后之事。所以孙权的继位,其实是孙策力排众议,乾纲独断的决定。最后孙权虽然平稳接过了孙策的大棒,但孙翊依然是一个潜在的政治威胁。把他送到陈地朝廷去,于孙权而言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孙翊见孙权早有准备,知他今日不论如何都难以脱身,于是只得应从。孙权这才转怒为喜,笑道:“……善,吾已命人备好锦绢粮秣。”“吾弟可立即北上,待见到曹司空与刘将军后,备言吾之心意。”“我孙吴一定是忠于朝廷的。”一言毕,孙权又遣族兄孙贲,老将韩当率部护送孙翊前往陈地。当然了,说是护送,其实是监视。孙翊无奈,只得应从。不表。……河南,官渡。自河北军与河南军相持以来,已过两月。而此时,曹操、刘备都收到了消息。即荆州、吴地都遣使来朝廷示好。至于来意,荆州希望朝廷派兵,剿除孙氏。孙氏则向朝廷纳贡,请求册封。于是曹刘一起相商,又邀谋主李翊过来议事。南方之事如何处理?李翊说道:“今荆州强,孙吴弱,两家又有血海之仇。”“可应孙权请求,予以册封,许其攻取荆州之地。”“至于荆州来使,则以公事为由,暂不接见,以慢其心。”李翊虽是现代人,但一直摒弃先射箭后画靶的理念。即不能认定孙氏未来会崛起,从而在荆州与孙吴之间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