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230章 吕布、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1/8)

第230章 吕布、马超:“郯侯在上,受我二人一拜!”(1/8)

    却说徐州正在激烈讨论,是否该支持李翊北征乌桓。就连一向支持李翊的刘备,此刻都有些打退堂鼓。倒不是老刘畏惧乌桓人,而是看着李翊递上的那份物资清单,心里犯怵。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打仗本身就费钱,更别提是要去远征乌桓,这种高投入低回报的战争了。而且讨伐乌桓,也不符合汉朝、或者说汉末诸侯的对异族方针。乌桓在汉朝历史上的存在感还是很强的。仅《后汉书》里,就被提到了186次。而它最早是作为汉朝的雇佣兵,也就是打手存在的。即便到了汉末,只要是黄河以北的割据政权,基本上都与乌桓人建立了联系。所以包括刘备在内的许多诸侯眼里,对待乌桓等异族,就应该按传统的“雇佣兵”思想来统治他们。犯不着那大价钱,浪费在雇佣兵身上。如今的刘营局面,就是李翊力主北征乌桓,而群臣反对。刘备踌躇难决,他并不质疑李翊的决定,也相信他真若领兵征讨能够取得成功。可成功之后呢?了那么大的价钱,就为了讨伐一个用钱就能收买的乌桓人吗?在刘备看来,李翊此次出征资费,完全足够他吞并掉周边的两个小诸侯了。而且汉末诸侯兼并,可是越打越强。打乌桓人,则完全费力不讨好。就不能等他完全统一北方之后,再考虑外族的事务吗?这时,诸葛亮开口了:“诸公所言错矣,今主公拥据五州之地,威震天下。”“沙漠之人恃其边远,必不设备。”“今若使郯侯乘其无备,卒然击之,必可破也。”诸葛亮率先肯定李翊的战略主张,认为北征乌桓之战是必然能够取得胜利的。在战略上提涨了自家阵营的士气。紧接着,诸葛亮又从利弊角度为众人分析:“袁绍与蹋顿有亲,树恩于乌桓。”“乌桓人感念袁氏恩德,常有报效之意。”“而袁尚与袁熙犹存,不可不除。”“倘二袁儿,借乌桓之兵,复侵河北之地。”“则冀州资费颇重,不若早图,免生后患。”在诸葛亮看来,打乌桓人并不是为了乌桓,而是为了消灭袁氏的残余力量。防止袁绍的残余势力,有收复河北的可能性。乌桓兵不可怕。可怕的是袁尚兄弟利用老爹的金字招牌,在河北收拢人心,为李翊在冀州的工作增添麻烦。所以刘老板,咱打乌桓是为了给冀州做善后。你要想冀州早早地转换为你的加血包,那就打罢!“况自光武帝迁乌桓人入辽东以来,彼等多沐王化。”“进取乌桓,若能将其人口迁至内地。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