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小会议室,书记亲谈(2/4)
完,李冬生没骂人,也没皱眉。
只是放下信,自己打开电脑,敲下一行字:
答复意见:《干部选拔机制改革建议函》
正文不长,三段话。
第一段:我理解你们的焦虑。
第二段:我尊重你们的资历,但不代表我接受“资历决定一切”。
第三段:制度变革必然伴随痛点。组织不是治病,是育人。
最后一句:
“谁想把规矩变成挡箭牌,我就把他送去看真正的规矩长什么样。”
……
第二天,这封“答复意见”被组织部长拿到会议上通读一遍。
有些人当场冷笑,有些人低头不语,有些人脸憋得通红。
组织部长合上信纸,抬起头,只说了一句:
“书记批了。”
“按李冬生这个方向,继续干。”
……
那天下午,李冬生下去调研,走得特别快。
没人拦他。
可所有人都在背后看着他。
那是一种再也绕不过去的感觉:
这个人,他真成了。
成了一个能改动整套流程的人。
也成了他们不得不面对的“新旧之争”的代言人。
……
晚上十点,李冬生回办公室,门口站着一个人。
是之前名单被刷下去的“第十名”,叫邹彦秋。
他手上拿着一本旧笔记本,神情拘谨。
“李处,我想补一份调研材料。”
“那年我在河西区做灾后重建,原本有流程,但后来合并了,就没挂上图。”
“我不是想争,但我想让你知道,我——不是个混吃等升的人。”
李冬生接过本子,翻开,第一页是照片。
第二页,是人名。
第三页,开始是密密麻麻的走访笔记、河道结构图、拆迁对照表。
他翻了很久。
最后合上。
“你上不上,我说了不算。”
“但你干没干,我看得出来。”
他抬头看邹彦秋,语气很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