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没钱当什么乱臣贼子> 0389 虚实省情(2/6)

0389 虚实省情(2/6)

,就很,就很舍不得花。

    管事们向市场学习,向市场看齐。

    过了没多久,运河上浩浩荡荡的漕船,就从“檀木造”换成了“杉木造”。

    “杉木造”的船只肯定不如“檀木造”的更结实耐用,漕船的毁坏频次,也大幅度的开始增加。

    这件事引起了汹汹物议,朝廷表示要展开大讨论,一定要搞明白,朝廷的漕船到底是怎么了?!

    各大造船的卫所和临清、清江、龙江这些造船厂管事们慌得一批,生怕会掉脑袋。

    最后朝廷讨论的结果,却给他们开了个玩笑。

    大臣们认为漕船之所以出现这么多问题,是因为市场化的不够彻底,没有给漕船灵活的定价权,如果朝廷拿出更多的钱来购买漕船,放开市场准入,减少行政干预,那么自然能买到更好的漕船。

    于是关于此事的结果是:

    ——“今宜加造船费,每艘银二十两。而禁约运官及有司,科害搜检之弊,庶军困少苏。”

    ——“诏从其议。”

    于是在这场漕船大讨论后,一个念头就在各大造船厂和沿河卫所的指挥使们脑海中盘旋。

    如果用“杉木造”替代“檀木造”还能加价二十两,那么“松木造”是不是更有前景和想象空间呢?

    他们彷佛看到了一幅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政府采购的下沉市场,仍旧是一片蓝海啊。

    徐州左卫作为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卫所,分包着临清造船厂和清江造船厂的不少业务,上上下下努力工作一年,刨除掉各类开支,至少能有四五千两银子的净利。

    而山东备倭都司那边,官职虽然调高了一级,但是没有太多油水,而且最近倭患频繁爆发,时不时就有倭寇占据外海的小岛,向内陆伺机而动。

    一旦被倭寇上岸,袭击了重要的村镇,那恐怕升官得来的都指挥使,立刻就干到头了。

    裴元揣摩着时用当时那纠结复杂的心理,给出了一个很接近事实的判断。

    这个时用是个现实主义者,他对权位带来的虚荣不是很看重,而是很贪财。

    如果自己能给他提供权力变现的机会,或许就能影响山东备倭都司的决策。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