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9 愿为千户分忧(2/6)
残酷,根本不存在那种史书上刻意引导的儿戏。
若是简单的就用“斩虏首十六级”这样的事情来戏谑,或者用顽劣或者看笑话的态度去看待,用着混淆含糊的话语,去抹杀他的努力,只能说,不是蠢就是坏。
或许又有人觉得,打仗自有将帅出征,根本用不到朱厚照,他亲自领兵,也无非是借机取乐?
那么正德朝,除了照子哥临死才崭露头角的王守仁,有没有什么成用的帅才呢?
三边总制杨一清,素有知兵之名。
结果他汇集大军与胡虏在花马池纠缠的时候,各路兵马要么“传报不豫”,要么“备虏不谨”,要么“应接不及”,要么“心力不齐”。
这一战胡虏来去自如,明军除了死了指挥使张瑛,几乎一无所获。
杨一清算是文臣中很有能力的一个了。
起码比起陆完、马中锡、陈金、洪钟、彭泽这些正德时代的督师强出不少,但是成果仍旧如此难看。
现实就是,大明朝手中的牌只有无能的帅臣,加上军心涣散,只求无过的边军。
面对打出了信心,从而大举入侵的胡虏,除了朱厚照亲自顶着威武大将军的马甲出阵,又有谁能团结起所有人,打应州这一战?
若是应州顶不住,大明又将如何?
甚至说,哪怕全盘的认可杨廷和修的实录,单纯以纸面数字探讨照子哥的这次出战,那么比之以往,也起码避免了几千的兵马死伤,和几万的百姓死伤吧?
裴元虽然无从猜测整场战斗的情况,但是“斩获不多”这个会被文官们诟病的点,却大有做文章的机会。
如果陈心坚能够有一个可以自主掌握的守御千户所,然后让这个千户所的兵马以游兵的形式,专门在应州之战刷人头,那么战后想要一举飞跃,简直轻而易举。
照子哥遇到这样的雪中送炭,恐怕更是会感动的眼泪都要流下来。
想到为陈心坚组织一支游兵,裴元心中立刻想到了两支武装。
一支是贺环的两百精骑,一支是韩千户手下崔伯侯的兵马。
这两支的话……
裴元正迅速的理着思路,陈心坚没得到裴元的回复,又忍不住心痒的追问道,“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