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4 骗骗兄弟们就行了,你自己还真信呀(2/6)
就能截断北上的漕运,尽有江南膏腴之地。美滋滋。
缺少了江南的钱粮,边镇立刻就会因为缺粮和北京朝廷闹起来,宁王完全可以坐视北方大乱,然后再传檄而定。
宁王手中有钱有粮,难道还怕那些陷入困境的边军不屈服吗?
所以不止是宁王,就连李士实、刘养正这些谋士,也都没有在拉拢边军上花太多的心思。
只不过裴元既然提了,出于对这货破坏力的认可,李士实肯定要去打听打听的。
就在裴元和李士实窃窃私语的空当,陈心坚已经指挥着锦衣卫们摆好了酒菜。
裴元想着李士实也是当朝大佬之一,而且朝廷不少人还和宁藩眉来眼去的,或许就知道些什么。
于是便笑着试探道,“这次的四书题,老哥看了吗?”
李士实有些意外,“你还关心这个?”
裴元也是在那些举子们讨论科考题目时,才听出蹊跷的,他含糊道,“嗯,听着有点意思。”
李士实笑了笑,“是有点意思。”
别的却不肯多说了。
刚才布菜摆酒的时候闹出了点响动,那些弟弟们趁机松了口气,离得近的还窃窃私语了两句。
这会儿听到自家哥哥和另一位大佬,以这样意味难明的语气探讨起考题,都觉得这种高端对话,好像有什么他们不知道的东西啊。
这些举人们平时也是键政高手,之前沉浸在考试中,还只是纯粹从答题角度分析,没想太多。
这会儿顺势一琢磨,立刻都有些不淡定了。
三道题,鲜明的三种立场。
那什么样的答案,才会让那个最终阅卷官满意呢?
甚至,如果只是单纯的答题,没有一以贯之的思路,在每道题都出现摇摆的话,又会对答卷带来什么影响?
原本不少举子还对自己的答卷比较满意,当这会儿意识到场外因素比他们自身的努力更重要时,不少人都开始额头冒汗了。
于是场中再次鸦雀无声起来,弟弟们都认真的听着两位大佬的高端对话,为自己的前途纠结万分。
却听裴元感叹道,“有意思,其实也挺没意思的。”
明明是国家选才的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