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87 左邻右舍(3/6)
担任了山西布政使司的右布政使。
其后,朝廷直接把和大同相关的事务,交给了石玠解决。
不久,朝廷觉得他在应对大同镇时很有能力,又让他转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
大同和宣府这样边镇巡抚,因为涉及到军权,为了方便统属,很多时候是可以加兵部右侍郎衔的。
石玠自然也没有落下。
明朝的时候有很多特殊的潜规则,北京六部的左侍郎一般是事务官,右侍郎一般是差遣官。
比如说,之前的时候,李浩就是以兵部左侍郎在兵部协助兵部尚书何鉴处理公务。而陆完与石玠这两个兵部右侍郎就在外差遣。
户部的左侍郎杨谭就协助户部尚书孙交为平叛打理辎重,户部右侍郎王琼负责在地方奔走赈济,另一个户部右侍郎丛兰则在外打野。
打野王丛兰直接杀疯了!
这里之所以强调北京六部,那是因为按照一般惯例,南京的六部只设右侍郎,不设左侍郎。
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南京的六部官员才会出现左侍郎。
这也算是两大都城之间的一点小默契了。
所以,石玠借力边镇巡抚的职位,直接就获得了兵部右侍郎的加衔。
基本上到了这一步,石玠就走完了于老爷子土木堡之前的路。
可惜的是,也就是这时候,未来的石老爷子拉了胯。
正德五年的时候,胡虏入大同,攻击了黄土坡等地的墩堡。
墩军苦战难守,大同兵马出击,却御之不力,损失了大量的兵马。
最后事情败露。
朝廷夺了参将宋文、刘继三月俸禄,分守太监韦忠、马顺俱戴罪杀贼,千户刘玉等逮问。
镇守太监良玉、总兵官刘椿、巡抚都御史石玠……
先给你们个面子(姑宥之)。
然而,石玠显然不太走运,还没有等到找回面子的机会,大同镇就直接发生了兵变。
总兵刘椿慌忙将兵变镇压了下去。
可惜,这次面子没了。
刘椿直接滚蛋,石玠也灰溜溜的回了京城。
按理说,石玠的仕途也就该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