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枯荣禅经(3/5)
着急离开,抄录一副本带走即可。”
江微尘笑道:“那就叨扰了,大师一生专修枯荣禅,在下若有不解之处还望赐教。”
枯荣大师点头,随后盘坐在蒲团之上闭目不语,江微尘坐在一旁,一页页仔细的翻看着。
传闻世尊释迦牟尼当年在拘尸那城娑罗双树之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一面的两株树都是一荣一枯,称之为'四枯四荣'。
据佛经中言道:东方双树意为'常与无常',南方双树意为'乐与无乐',西方双树意为'我与无我',北方双树意为'净与无净'。
茂盛荣华之树意示涅盘本相:常、乐、我、净;枯萎凋残之树显示世相: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为显示世相,世间百态。
世事多变为无常,众生皆苦为无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法无自性为无我,世无清静为无净。
而常、乐、我、净则是修炼者的追求,是涅盘后的本相。
追求永恒不变的常,追求离一切苦难的乐,追求主宰自我的我,追求一尘不染的净。
释迦牟尼在这八境界之间入灭,意为非枯非荣,非假非空。
江微尘沉思,八境之间,四者为世俗诸般相,四者为超越世俗诸相。
释迦摩尼在这八境之间入灭,其实就是修心,以红尘众生百态练就一颗超然的佛心。
这与江微尘这几年的感悟颇有相似之处,如今的江微尘已经能做到世无清净但我心自静。
这与八相之中的“净”与“无净”虽有区别,但殊途同归。
自富士山诞生心源,进入胎息状态,心灵进一步强大之后,江微尘已能以平静的心态看待之前的磨难。
这与八相之中的“乐”与“无乐”亦是相差不大。
至于“常”与“无常”,“我”与“无我”,江微尘尚未达到。
江微尘不断翻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