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什么都敢买?(2/4)
一句,低头拉开了包,林思成却怔了一下,看了看叶安宁。叶安宁抿嘴笑笑,微微一点头,又轻轻摇了摇。林思成顿然明了。他问:行家?叶安宁:稍懂点,基本还是外行。所以,林思成不得不佩服。原因很简单:金饰价高,何况还是古玩,一件少些也是好几万。当然,一赔也是好几万……暗忖间,白婉取出两只盒子,不大,约摸巴掌大小。虽然不是古董,但雕刻的很古朴。轻轻打开,往前一推,一抹金光映在了林思成的脸上。他眯了眯眼睛:缠臂金钏?乍一看,像一只弹簧:内外五圈,连环迭绕,金环一般粗细,口径一般大小。环外錾刻十二生肖,依次排列,环首与环尾渐渐收窄,无任何饰物。整体而言,既美观又简约。汉末《乐府》·《定情诗》: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说的就是这东西。宋代嫁娶三金:金钏、金鋜、金帔坠,指的也是这个。但这种型制其实是舶来品:起源于欧亚草源青铜时代对于“蛇”的崇拜文化,战国至汉时经西域流入,逐渐汉化,工艺也越来越复杂。再看这一件:熔铸成坯、捶揲成型、螺旋盘绕、錾刻纹饰、镶嵌鎏金……唐代黄金八艺,竟然占齐了三种?而且有模有样:金环外凸内平,光滑如镜,没有任何痕迹残留……典型源自唐代的无模锤揲工艺。再看錾刻:花纹有深有浅,勾錾、采錾、沙地錾,以及更为精细,难度更高的镂空雕刻技术。再看鎏金层:还不足0.1毫米,且够匀、够牢……绝对是唐代的金汞齐法。不是说没流传下来,而是工艺太复杂,毒性太大,会的人不多。虽然有些地方还有所欠缺,但这只金环绝对是纯手工。看了这么久,林思成没有发现任何借助机器的痕迹。包括鎏金,也用的是最原始的化学材料。更关键在于,够老:金环虽亮,但颜色稍深,有点像是自然老化。如果算一算时间,好像将将好:黄金是惰性金属,没个上千年不可能变色到这个程度。所以乍一看,还真有点像是出自唐代少府监、金银作坊院的物件,说直白点:唐代宫廷御器。但林思成直觉不大可能:这样的物件,可能出现在故宫、国博。也可能还深埋在哪位唐代皇帝、皇后,皇子公主的墓中,就是不可能出现在这里。也不大可能随意来旅游一下就能淘得到,感觉花两块中五百万的概率,还要比这大一些。大致瞅了一圈,林思成手一伸。老三样:高倍镜、强光手电、手套,李贞一样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