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科举兴家(2/3)

的院试。大伯、父亲是童生,已经考过县试、府试,下一步便是参加院试考秀才。那加食的鸡蛋,是崔老太太给即将参加科考的两个儿子滋补身体的。但——掐指一算,这已经是崔伯山、崔仲渊兄弟二人,即将要参加的第七次院试了。前面六次院试皆落榜,九年光阴如流水般蹉跎而过。崔家也曾富贵过,为何仅小二十年光景,便家道中落,清贫至此?还不是因为要同时供养着两个读书人呐!都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考了这么多年,浪费了这么多钱财,却始终考不中。到现在家里日子越过越差,真的还要继续考下去吗?两位儿媳妇脸带愁容。崔仲渊眼神黯淡。然而面对日日将‘桂榜高中、光复门楣’挂在嘴边的崔老太太,谁都不敢开口提‘不考了’。大伯崔伯山深吸一口气,颤声道:“多谢娘体恤,这次院试,儿子一定中榜,给娘长脸!”他都忘记这是自己第几次说类似的话了。从十年前的踌躇满志,到如今心灰意懒,其中种种,实在心酸。崔老太太仿佛半点没察觉到一家人的表情。她满面笑容殷切:“莫要有压力,好好温书,好好考。前几日你爹给我托梦,说你们兄弟二人,今年必定会中,娘对你俩有信心。”她口中说着‘莫要有压力’。可被这样殷切到近乎偏执的目光注视着,崔家老大老二只觉得喘不过来气般窒息。最后,还是大伯母开口说了句‘相公、小叔该去温书了’。崔伯山、崔仲渊兄弟二人这才松了口气,各自回房读书。而老崔氏,林氏,陈氏三个女人,则是去院子里织麻。崔岘、崔钰、崔璇三个小的,负责帮忙做点收拢麻线的轻活儿。农闲的时候,村里人都会囤些苎麻织成布,或用于自家裁衣裳,或拿去布庄换些银钱。但苎麻布十分粗糙,属于市面上最便宜的布料。卖不了几个钱。对于如今贫困潦倒的崔家来说,可谓杯水车薪。崔岘不甘囿于贫穷。但他这具身体才八岁,短时间内很难迅速翻身。在古代想要脱贫致富、提高社会地位,最有效的办法,肯定是科举走仕途。但……想起即将再次参加科考的父亲和大伯,崔岘满心绝望。至于原因么——白天过去,夜晚来临。大伯母林氏结束织麻,做了一顿和早上相同难吃的饭。一家人匆匆吃完。崔老太太年纪大了,早早回房歇息。崔伯山、崔仲渊兄弟二人的屋子里,先后点燃起油灯。林氏、陈氏妯娌俩各自回屋,奉婆婆的命令,监督自己相公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