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让我来考考你(2/3)
么说的,没错!”南召县挨着南阳县,五年时间过去,《悯农二首》传唱过来,并不奇怪。但,这首诗从老农嘴里说出来,着实还是有些震撼的。放下‘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开端,便让崔岘感触颇多。然而路才刚刚开始。他还得往前走,走出自己的路。争取以后让这天下,再不必‘悯农’。牛车即将抵达鲁山县驿站。双方就此分开。崔岘摘下草帽,放进牛车里,灵活翻身跳下车,背对着那对父子摆摆手:“多谢咯,记得我说的话,打一口深井。”少年走的很洒脱,背影挺拔修长。老汉的儿子叹了口气:“打口井,少说也得半贯钱,少年郎不知钱——”说着,他下意识去拿崔岘放在牛车里的草帽,却猛然瞪大眼。草帽里,刚好放着半贯钱。老汉也瞧见了,猛然转身想喊住崔岘,却早已看不到对方的踪迹。他的儿子眼圈发红:“爹,咱遇上好人了啊!您看,咱们虽然日子穷,但也有遇见好报的时候,是不是?您以后别动不动就说,死了一了百了,给我省口粮这种话了。”“儿子听着难受。”老汉颤声点头:“哎,不说了,咱回去打口井。”艰难困苦的日子太窒息,有时候总觉得过不下去了。于是一点温暖善意,就成了日子里的甜。另一边。崔岘背着行囊,来到了鲁山县驿站。他穿着儒衫,模样气度不凡,一看便是读过书的。驿馆里走出一位驿卒,试探性问道:“敢问,可是要去参加洛阳赏花文会的先生?”崔岘点头笑道:“对的。”驿卒态度客气很多:“昨日从嵩县方向传来消息,有一队同样要参加文会的读书人,今日会路过鲁山。也是赶巧了,您稍微等一等,刚好能跟他们一起。”看来,洛阳这次赏花文会,阵仗很大嘛。竟提前在鲁山、嵩县都安排好了接待者。崔岘在驿馆坐下歇脚。约莫等了小半日,官道远方传来马蹄声响。而后。便见两匹骏马,拉着一辆奢华的马车,带领着十几辆相对普通些的马车,浩浩荡荡赶来。除了马车,这些人还有骑马的仆从跟随,显然来头不小。驿卒们吓了一跳,赶紧前去接待。但为首那辆马车并未停顿,直接越过驿站,朝前方行驶而去。倒是后面有两辆马车停了下来,车里一群读书人向外张望,显然是在瞧穿儒衫的崔岘。片刻后。一位穿藏青色儒衫、约莫在十七八岁的少年走下马车,看着崔岘试探性道:“可是信阳府罗山县贾邵?”崔岘站起身来:“正是在下。”那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