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寒门宰相> 八百三十八章 入朝相争(2/3)

八百三十八章 入朝相争(2/3)

王相公荐韩公,是因眼下吕吉甫威望不足,待二三年此人可是要易韩公入相,甚至王相公自己回朝复相。”众人都点了点头。又一人道:“这吕吉甫为人如何?天下皆知,此人绝不可信。”原先那名支持吕惠卿的幕客则道:“如今两制中章惇知制诰兼直学士院,邓润甫知制诰,还有邓绾,张璪,舒亶身为台谏,把持言路,还有天下多少郡守,监守都是这些年王相公一手提拔上来的。”“这一次天子下诏求言,你看天下郡守,监守是支持变法的多?还是反对变法的多?除了司马学士与滕知州,这一月内挽留王相公的奏疏,足足有上百封之多。”此人几句话下,其余幕客都一时无语。韩家是宰相之后,而且兄弟八人八进士,若论底蕴除了吕家,没有第二个家族的政治势力比得过。可是……一人则道:“章度之也深得天子信任,又有熙河大功,手下也有不少人,他要支持韩公未必会输吕。”韩绛则想了许多,他想到自己判大名府时,苏轼曾赠自己一首诗。诗中云,功名意不已,数与危机会,田园不早定,归宿终安在之语。苏轼的意思是,让韩绛趁早回家种田,不要在掺合变法的事,否则晚节不保。韩绛对左右道:“我入朝并非为争权而去,若吕吉甫真能治理好这个天下,我将宰相之位让他又有何妨。”“但度之,吾之心腹,冲卿,吾之弟兄,又岂能背之。纵使晚节不保,但我等为官为身后事虑,不为后半生谋。”……而在此刻身在熙河的章越已是接到入京的诏令。熙河路的兵马暂由李宪统领。与此同时,郑侠上疏,王安石辞相,文彦博辞枢密使的消息已是传至熙河。此刻幕僚皆望章越,让他速速入京争一争权位。要知道王安石罢相,文彦博辞枢密使后,中书与枢府都会出缺,人事剧烈变法之际,你的人必须立即在京师,在天子看得到你的地方。若是迟了一步进京,大家都瓜分完了,你再进京什么都吃不上。但章越却好整以暇,安顿好熙河大小之事,见过黄头回鹘等使者后,这才决定动身回京。旁人都为了章越焦急非常,但对方就是不急不忙,甚至连压缩时间表的意思也没有。而这时候消息传来,韩绛已取代了王安石为相,吴充取代了文彦博为枢密使,吕惠卿拜参知政事。天子还特意下了一道圣旨,中书中韩绛居第一,吕惠卿居第二。也就说成为翰林学士不过两个月的吕惠卿,一举跃过了冯京,王珪两位参知,一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