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学小说> 历史军事> 寒门宰相> 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罪己(3/5)

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罪己(3/5)

京说完,蔡确起身反对道:“熙宁之变法,官民称便何来横征暴敛。”

    “臣以为申商之道不足取,但舒国公之法继续利国用,足以行之。”

    官家问道:“如何行之?”

    蔡确当下说了几个办法,章越,黄履都听得皱了眉,官家却频频点头。

    御前会议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围绕着一个‘钱’字。

    但钱字又围绕着要不要继续‘苦一苦百姓’还是官家‘恢复汉唐故土’的大志来回拉扯。

    最后一般都要到苦一苦百姓的内容上。

    而‘苦一苦百姓’又可以细分于‘只苦官绅’和‘横征暴敛’上继续拉扯。

    在章越看来,财赋之事可以渐进式增长,反而言之爆炸性增加收入的办法,容易留下严重的后患。

    如今变法进入了后王安石时代。

    治平末年,财政收入的困境已经得到缓解。

    但是其变法尽管打击了兼并家,增加了财政收入,却也陷入破坏了商业流通和打击中产之家的不利一面。

    章越通过发行盐钞,回购交子,重新稳定交子币值,对国办民营的棉纺业及邮政,交引所这些新兴产业进行扶持,加强与外国互市的贸易,恰恰都需要商业上的稳定,繁荣和流通。

    所以必须进行调整。

    财政上坚持‘可持续发展’,不搞一锤子买卖,宁可灭夏的进度慢一点,财政增长的速度慢一些,也不实行大规模地征税政策,以破坏现在的商业流通。

    这绝不是既要又要的折中之举,而是新的增长点必须配合以相应的国策。

    所以不仅是一个国策上的调整,且必须整个国家在意识形态上的重新转变。

    这是从文化,军事,政治三面为新改革服务,这也是王安石调一天下的策略。

    这时翰林学士章惇道:“冯枢相所言差矣,朝廷收入还有盈余,自变法以来每年还有两三百万贯盈余,岂可动则因辽国调停,而畏惧对夏用兵之事?”

    “两路伐夏虽败犹荣,取兰州,天都山皆非常不世之功也。以往朝廷出师,常为西人所困者,以出界便入沙漠之地,既无水草,又无人烟,未及见敌,我师已困矣。”

    “而西人之来,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